时间:2022-10-26 09:37:00 来源:中国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由于DLBCL的异质性,其治疗反应差别较大,约50%-60%患者通过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能实现治愈,但仍有40%-50%患者出现耐药或复发;一线治疗失败尤其是难治性(治疗无效或治疗后6月内复发)和早期复发(治疗后2年内复发)DLBCL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期大约6个月。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传统治疗模式是对化疗敏感且可耐受化疗毒性并能够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二线挽救治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但通常只有约50%的患者适合移植,且治愈率仅有25%-35%。传统治疗存在缓解率低、毒性大、复发可能性高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靶向CD19的CAR-T细胞产品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获得令人鼓舞的疗效,其有效率为52%-82%,完全缓解率为40%-54%,并被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DLBCL,让广大既往接受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近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团队成功利用CAR-T细胞治疗技术,救治了一位仅27岁的年轻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成功挽救了一个年轻的家庭。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蔡清清教授
精准治疗,全力挽救“年轻的生命”
一例接受过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小赵(化名),今年27岁,于2020年4月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GCB亚型 II期,一线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无效,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开始先后接受含传统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BTK抑制剂/新药临床研究/XPO1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BCL-2抑制剂方案多线治疗,疗效均不佳并出现多次复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蔡清清教授,及夏奕教授带领团队充分分析研判患者病情后,考虑患者既往接受多线治疗的疗效均不佳,通过传统的治疗方式无法获得治愈,甚至无法控制肿瘤进展,建议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以获得临床缓解甚至获得长期生存。蔡清清教授团队与小赵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病情、CAR-T细胞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小赵及其家属在充分了解CAR-T细胞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后,同意接受CAR-T细胞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夏奕教授
在征得小赵和家属的同意后,蔡清清教授、及夏奕教授带领团队经多轮探讨、充分论证后,周密制定CAR-T治疗方案。2022年7月22日,蔡清清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单采,制备CAR-T细胞、进行桥接IMRT。经治疗组评估患者符合回输条件,8月11日给予FC方案清淋,8月16日顺利回输CAR-T细胞(阿基仑赛注射液),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等。回输后的一个月里,小赵的肿瘤明显缩小,症状明显好转。
2022年9月16日复查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实在是太感谢了,蔡教授挽回了我们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小赵的妈妈拉着蔡清清教授的手,热泪盈眶道。
紧跟医疗前沿,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预后非常差,二线或二线以上的患者生存机会较小,并且传统治疗存在缓解率低、毒性大、复发可能性高等缺点,如何提高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一直是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淋巴瘤治疗模式从单纯的放化疗、移植向多种治疗方式齐头并进的转变,复发难治性DLBCL的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大突破,尤其是免疫疗法中CAR-T药物的出现,让广大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看到了曙光。
此次能够为这位27岁的接受多线治疗效果不佳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顺利完成CAR-T细胞治疗,且达到完全缓解的疗效,得益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淋巴瘤治疗中心长期以来紧跟国际医学前沿、不断完善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体系,并率先于华南地区引进CAR-T细胞治疗;得益于蔡清清教授团队对复发难治性DLBCL精准的诊疗,合适的治疗策略;以及在CAR-T细胞治疗启动时机的选择,桥接治疗、支持治疗的实施的宝贵经验
“对于治疗团队而言,为患者开展CAR-T细胞治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术前要制定科学、规范、严谨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术中要实时监测患者治疗状况并及时干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要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计划。”蔡清清教授表示。此次CAR-T细胞治疗的全过程顺利开展,有赖于蔡清清教授治疗团队和淋巴瘤MDT团队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未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淋巴瘤治疗中心将积极探索治疗新技术,为广东、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患者带去更多治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