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17:31:29 来源: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千年咏叹,在深圳南山化作鲜活的现实图景。作为全国首个获地理标志保护的荔枝品种和深圳唯一的地理标志产品,南山荔枝以其卓越品质与独特风味,在华夏美食版图上镌刻下鲜明印记。
南山现存的古荔,不仅是岭南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更是现代都市中跃动的绿色脉搏。它们穿越岁月长河,静静伫立,见证着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然而,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古荔枝树正面临病虫害侵袭、生境退化等严峻挑战,如何科学守护这一“绿色瑰宝”,弘扬“南山荔枝”历史品牌,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4月25日,深圳市南山区荔枝古树保护培育研讨会在人才公园求贤阁举行。此次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指导,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主办,活动得到深圳市南山区委组织部、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筹建办公室的大力协助,来自果树培育、园林管理、林业保护、文旅发展等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南山荔枝古树保护培育的技术路径与发展蓝图。
古韵新彰:绿意与城共生长
荔林公园,这座以保护百年古荔枝树群、彰显自然生态为宗旨的城市休闲胜地,成为本次活动的首站。与会专家深入林间,细致考察古荔枝树的生长状况,围绕树木健康评估、病虫害防治等专业议题展开热烈交流。
据史料推测南山荔枝在唐朝时期已有栽培,堪称深圳农业文化的“活化石”。1987年,荔枝树被确立为深圳市树,“南山荔枝文化旅游节”也应运而生,这一盛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集品种展示、文旅体验、民俗传承于一体的年度盛典,成功将荔枝文化从“舌尖美味”升华为城市文化符号,为古荔枝树的培育发展开创了创新范式。
近年来,南山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将古树保护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在古荔枝树保护领域成果丰硕。通过明确保护范围、压实管护责任、完善保护标识与设施、优化周边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举措,为每一棵古荔枝树构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营造出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2024年,经专业机构与专家严格鉴定,荔林公园新增4株古荔枝树,通过周边环境微改造,这里华丽变身为荔枝古树核心生态园区(荔枝古树园),不仅成为南山荔枝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成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南山区逐步构建起的古树保护长效机制,正让古荔枝树资源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持续焕发生机。
科技赋能:科学培育焕发古荔新生
在专题研讨会上,西丽果场高级农艺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园内荔枝古树保护培育工作的关键举措、显著成效及现存问题,着重展示了百年古荔阶段性保育成果与创新性复壮技术应用,为古荔枝树保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据统计,南山荔枝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年均产量4000吨。针对公共绿地内老树、古树面临的树势衰弱、树体过高、土壤板结、根系老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西丽果场创新采用土壤有机培肥管理、根系活力恢复、树体营养修剪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对所有老荔枝树实施复壮管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景观观赏效果,更确保了老荔枝树果品保持鲜明的南山特色,初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古树培育体系,让南山荔枝的价值得以充分挖掘与延续。
根系南山沃土,古荔香韵悠长。此次研讨会立足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辩证关系,基于南山荔枝古树的保护和培育,从古树基因培育、树体和土壤的健康监测、病虫害防治、古树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品种改良以及公众参与"古树认养+参观体验"、树立南山荔枝IP新形象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多维解决方案,不仅为荔枝古树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引与实践方向,更彰显了深圳在高速发展进程中坚守生态与文化底线的城市品格,为岭南特色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良好范式。古树的年轮承载着往昔的记忆,在多方合力守护下,它们必将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璀璨未来。(撰稿人刘士芳 寸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