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06日 第895期

传统药商文化: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时间:2023-02-06 09:45:22  来源:

中国商帮历史悠久,至清代以粤商、晋商、徽商等商帮最为著名,广帮一度为众商帮之首。

《粤商好儒》作者、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刘正刚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粤商自明代崛起,依托海洋作为平台,驰骋海内外。以十三行行商为代表的粤商,在清代垄断中国对外贸易长达近百年,不仅使广州成为全球贸易的中心,而且也向世界推介了中国商品与中国文化。怡和洋行掌舵人伍崇曜为了藏书、刻书,专门在广州建造了粤雅堂,刊刻了集大全式的文化典籍丛书即以《粤雅堂丛书》命名,收集了自唐迄清全国各地学人名著,不乏稀见版本,在中国文化积累建设工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所谓儒商文化,就是基于东方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儒家思想积极因子为内核的特色商贸文化,现今为世界广泛认同。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一般认为是“仁”,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探索的是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和原初的道统。粵商文化融合海内外的商文化精髓并具有鲜明独特的南粤地域特色,从母体内在实质上,是传承弘扬并兼具了儒商文化的许多优良特质。

晚清时期,尤其是1890年开埠以后,重庆成为广东商人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文献记载,粤庆祥是广帮历史最悠久的山土药材商号,至清末,是在川渝业务规模最大的广帮商号,年出货量几乎是其他广帮的总和。“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药行名对,据说就出自粤庆祥堂。

粤庆祥前身为清初新会盛行的出江行葵扇商,以江浙为主市场经营新会葵扇。相传,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具有敏锐商业眼光的梁姓掌柜受苏州张璐医书新作《本经逢缘》所述:“陈皮,……产粤(广)东新会,陈久者良”的内容启示,察觉到新会陈皮已受到江南名医的推崇,推断新会陈皮将在此地流行,便在葵扇基础上增加了粤陈皮业务。陈皮之名始见于唐代的《食疗本草》,是岭南药食同源的食疗佳品,被誉为广东三宝之首。因梁氏经营陈皮取材道地、童叟无欺,广受主顾的欢迎。梁氏后人索性将业务重点转向以葵扇、陈皮为主,高良姜、橘红、广藿香、广巴戟、广地龙、参茸等道地药材及滋补品为辅的山土药行,其生意规模得以扩大。

乾隆八年,重庆古冈栈(新会商人集资修建)落成三年后,新会商人往来川渝者逐渐增多,因这一年夏日高温,葵扇在川渝销量大增,梁氏后人与佛山、肇庆等广东山土药材商合股入渝,以“粤商吉庆祥和”为寓意的“粤庆祥”为号,在川渝开拓市场。因粤庆祥善于和同业协作,且诚信经营,从小买小卖的“包袱客”逐步发展壮大,并在广州油栏门、香港等处设立仓库与商行,不仅将广货和港澳输入的西洋参、燕窝等洋货运至川渝销售,还将边远产区够运至渝的山货、药材运回广州销售。粤庆祥凭借货真价实的产品,及规模采购的价格优势,交易不做赊欠,一律九扣卖现,资金周转良好。至光绪年间,粤庆祥已成为蔚长厚票号广州分号的大主顾之一,账面单笔银动辄超千两。

全国政协地方文史资料记载,广帮是由广东运销洋、广货的客商,其中历史最悠久者为粤庆祥。乾隆年间,广东的药商还是一些做小买小卖的“包袱客”,到清末,广帮药商在重庆的庄客竟达五十多家。广帮中以粤庆祥业务最大,其业务重心在港、穗,一年的进出量,几为其它广帮的总和。此时粤庆祥的信誉和口碑皆极高,据说,“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幅药行名对,就出自粤庆祥堂。

粤商自古就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创造出独特的南粤文明和粤商文化。“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一优秀的传统广帮药商文化,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