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11:01:44 来源:
8月13日,由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与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十一期前海数据经济大讲堂在线上成功举办。在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的官方视频平台及新浪财经等媒体平台进行全网直播,在线同步观看直播的观众超35万人次,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学者、企业代表、政府机构及合作伙伴们的关注。本期的大讲堂围绕“数字湾区共赢:跨区双运营总部的意义与可行性”这一主题,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畅谈在中国这片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加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展望。期待充分发挥湾区数字智慧联盟的引领作用,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建设为方针,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凝聚学术、产业界、政府部门的学识与智慧,在数字经济方面拓展视野、谋定方向、创新实践、服务湾区。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践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教授的主持下,诚邀深圳零一学院讲座教授、执行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理事、副会长相韶华教授,以及澳门金融管理局资讯科技领域技术顾问、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信息科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金融安全发展联盟技术顾问陈英杰进行演讲分享。嘉宾们针对主题展开讨论,可谓是干货满满。
深圳零一学院讲座教授、执行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理事、副会长相韶华教授率先带来了《数据跨境融通使用是提升大湾区竞争力的关键》主题分享,相教授先由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合作的挑战谈起,比如,从制度层面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包含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1+2+33)。要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开放包容发展,绿色共赢发展,国际上鲜有先例。在这样的情形下,数据跨境流动是一个热点,一个难点,也是提升大湾区竞争力的关键点,它汇聚纷繁复杂的探讨维度——包括像数据确权、隐私保护、法律适用与管辖、乃至国际贸易规则等等。他指出,正是由于这种数据新形势和新动态,各国也正在高水准地参与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制定,其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地自我探索。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国际上的探索和借鉴。以欧盟发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代表,其在2018年5月25日正式实施,这是全球近20年在数据隐私保护领域最重大的变化。还有在2020年1月1日生效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作为美国第一部全面的数据隐私法,这是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中国港澳地区也陆续出台相关的数据安全法律政策,比如中国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PCPD)于1996年12月正式生效,用六项保障资料原则,涵盖了个人信息由产生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国澳门政府颁布《澳门网络安全法》(MCSL),以规范澳门特别行政区内的网络安全系统,旨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营运者的信息网络完全、计算机系统安全,以及数据安全。
数据要素是未来的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数流动”的问题也是未来大湾区融通、共赢的关键。接下来,相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建立大湾区跨境数据安全融通平台的建设,旨在打通境内数字身份与境外数字身份,建设统一数字身份认证,通过第三方身份认证及数据交换平台,以集中数据交换存储,保证可流通、可共享、可溯源。最后,他着重提到“数字科技赋能,湾区人才赋智”,尤其是粤港澳合作加强国际化数据安全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的赋智,才能加快全域融合步伐。以人才培育为纽带,可谓是聚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力量,推进“产学研一体”,为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服务、数据安全等夯实人才基础。积极构建全球数字人才“栖息地”,依托大湾区的相关战略平台,积极推动人才高地建设。
澳门金融管理局资讯科技领域技术顾问、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信息科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金融安全发展联盟技术顾问陈英杰发表了《大湾区企业跨区设立双运营总部的技术可行性》的主题演讲,他先从政策切入,指出跨境企业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大湾区企业跨区设立双运营总部采用技术的基本原则,基于监管法规、隐私和风险管理的数字认证服务框架。对于大湾区企业跨区设立双运营总部的技术可能性,他提出企业需回答:“是否有足够的远程数字识别能力,解决实名实人、真实交易,满足合规合法和跨境监管的要求”“如何解决专家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等问题”“如何解决成本效益问题”。
在技术支撑方面,为应对“是否有足够的远程数字识别能力,解决实名实人、真实交易,满足合规合法和跨境监管的要求”这一问题,他提到相关的解决方案,诸如身份的真实性,采用实名、实人、实证/卡,多维度生物特征认证 (人像、声纹、虹膜等);行为的真实性,是否具有真实意图、防抵赖、防伪造;业务的合规性,基于人工智能动态监测业务合规性;监管的有效性,从被监管要求主动报送到监管机构主动监测。在人才支撑方面,为应对“如何解决专家人才、人力资源培训”等问题,他提出例如建立科学的监管科技人才制度;推进新技术应用培养提升监管能力;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人才引进,加大对目前人才的再教育、再深造,再培养,鼓励个人自学+创新;鼓励监管科技人才参与监管实践;建立监管科技人才使用的正向引导机制;构建监管科技人才培养的和谐生态圈。在建设共同体方面,对于如何解决成本效益问题,他也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愿景。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由肖耿教授主持,嘉宾们围绕“数据跨境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技术创新能为数据融通共享做出哪些贡献”“建设双运营总部的内部流通问题”“国外是否有值得借鉴的运营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交流。其中,肖耿教授对本期大讲堂的主题“数字湾区共赢:跨区双运营总部的意义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提出是否可以让有跨境运营的离岸合格企业在香港注册第一总部,在深圳或是大湾区某地建设跨境营运的第二总部,由香港监管但在内地备案,双总部企业税收与GDP由两地共享。同样,也可以考虑允许内地试验区注册的合格企业可在香港设跨境营运第二总部,由内地监管但在香港备案,双总部企业税收与GDP由两地共享。
肖耿教授指出,跨区双营运总部的可行性探讨中,人才跨境流通的问题也很重要。要想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之间畅通运行,要想两个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优势、释放生产力,就必须解决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问题。想要实现重要要素的跨境流通,包括人才跨境、数据和信息跨境、企业的跨境运作等等,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法律配合。一方面,需要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底层运作的逻辑与机制。而跨境双运营总部的可以通过一个“白名单”来试点探索,在一个监管沙盒的框架内进行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可以成为推动深港合作的主体,充分激活企业的主动性,企业可以主动地选择需要运作的环境,政府只是帮助协调扫除障碍。这可以真正的解决在企业层次上跨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相关问题。
系列化、品牌化科创学术活动前海数据经济大讲堂已进行到第十一期,这是一个系列化的学术活动,是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公开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国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战略,以数据产权、数据隐私、数据交易、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与运营等前沿课题为核心,联合数据经济领域学术、政策和业界力量组织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率先打造国内首个面向数据要素市场规划与建设的学术平台,依托前海政策制度和产业创新优势,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智库。